
有的小伙伴,能根据沉降比变化,轻松判断污泥状态和处理效果,进而调整后续工艺;可有的小伙伴,只会做实验不会分析,最后只能举着量筒拍张照。
但不管怎样,大家都清楚污泥沉降比(SV)是分析污泥性状乃至整个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。对于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厂来说,通过沉降比了解活性污泥状态,并采取相应调整措施,是水厂日常运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。
01 沉降比如何影响溶解氧
一般情况下,沉降比小的话,溶解氧会增多;反之,溶解氧就会减少。这是因为沉降比小,意味着微生物数量少,消耗的溶解氧自然就少,剩余的溶解氧就多;沉降比大,微生物数量多,溶解氧消耗量大,剩余的就少。
如果污泥沉降 30 分钟后呈层状上浮,说明活性污泥氧化能力比较强,氨氮发生硝化反应后还原成了氮气,带着污泥浮了起来。这种情况,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或者降低曝气就能解决。
02 沉降比间接反映污泥沉淀性能
沉降比和污泥指数、污泥浓度关系密切,有个计算公式:SVI=SV30/MLSS。
工艺运行时,要是生化池的进水量、有机负荷、剩余污泥排放量这些条件都比较稳定,污泥沉降比也会很稳定,不会突然变化,污泥指数也保持稳定。这时候沉降比和活性污泥浓度成正比,活性污泥处于生长周期的稳定期。
可一旦进水水质、温度、pH 值或者其他运行条件突然改变,生化池污泥的沉降性能就会明显下降,污泥指数上升,出水变得浑浊,污泥浓度也会慢慢降低。这时候,沉降比就能作为分析工况变化的依据,以及调整工艺让系统恢复的指示信号。
通常来说,SVI 小于 100,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错,活性污泥处于对数生长期或稳定期;SVI 在 100 到 150 之间,污泥沉降性能变差,处于内源呼吸期或衰退期;SVI 大于 150,就意味着污泥负荷过高,或者发生了污泥膨胀。
03 利用沉降比调整处理工艺
从沉降比能看出,活性污泥会有正常、过生、老化、腐化这几种状态,咱们可以根据 30 分钟沉降比的变化来调整处理工艺。
正常的污泥是褐黄色的,还有点土腥味,前 5 分钟沉降比能达到 50% 以上,没有颗粒,上层清液透明,泥水分离得很清楚,里面还有少许钟虫、线虫、轮虫之类的生物;
过生的活性污泥,深层清液不透明,变得浑浊,这时候得增加剩余污泥的排放量;
老化的污泥,量筒里的泥水分界界面不平整,有很多悬浮的污泥颗粒,里面的微生物主要是后生动物;
腐化的污泥颜色发黑,污泥浓度也升高了,这时候需要增加溶解氧。
04 根据沉降比判断设备运行情况
通过沉降比数据,还能判断设备运行得好不好。要是沉降比大幅下降,大概率是设备出了故障,比如二沉池刮泥机坏了、排泥堰门堵了、潜水搅拌器停了、外回流泵出问题了,或者生物池二沉池的放空管没关,这些都能通过测定 SV30 反推出来。
05 从沉降比看污泥处理效果
不同的沉降比,污水处理效果差别可大了。
沉降比在 5% 到 50% 之间时,污水处理效果最好;超过 50% 的话,处理效果会直线下降;不足 10% 的话,污泥发育不好,甚至不达标;在 10% 到 50% 之间,污泥成熟,沉淀效果不错。要是想节约能源、降低曝气池的鼓风量,把沉降比控制在 15% 到 30% 之间就行。
06 沉降比助力预防污泥膨胀
沉降比在保证曝气池稳定运行、预防污泥膨胀方面也很重要。如果污泥浓度比较低,丝状菌就会大量繁殖,影响泥水分离。实际操作中,咱们要结合季节特点、沉降比数据以及微生物镜检情况,避免出现污泥膨胀问题。毕竟运行过程中水质波动大,只有根据水质变化把控好运行参数,才能保证污水处理效果。
07 用沉降比计算系统回流污泥量
有个计算回流污泥量的公式:Q_R=(Q×SV30)/(1000-V_SV30)。公式里,Q_R 是回流流量,SV30 是曝气池内 30 分钟的沉降比,V_SV30 是曝气池内混合液在 1000 毫升量筒里沉降 30 分钟后的污泥体积。
虽然用沉降比算回流污泥量更简单,但实际应用中,大家通常还是用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和沉淀池的浓度来计算。因为工艺出现异常时,沉降比和污泥浓度就没有线性关系了,用这个公式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够精准。
总的来说,对于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,专业的运行管理人员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,测定污泥沉降比都是指导工艺运行的重要方法。它操作简单、成本低,还能让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和质量情况,进而把控整个工艺的运行参数。确定一个稳定的污泥沉降比值,就能有效控制污水处理效果,保证出水水质。

扫二维码 微信关注
详细咨询
联系绿丰环保
12年专注食品工业水治理一站式服务
在这里统统帮您解决!
地址:河南省新乡市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T12
153437397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