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开篇:别被 “表面稳” 骗了 —— 低负荷运行的 “温水煮青蛙” 陷阱
干污水处理的朋友常遇到一种误区:觉得活性污泥负荷低点没关系,出水看着清、运营好像也省心。但事实恰恰相反 —— 这就像 “温水煮青蛙”,表面风平浪静,底下隐患早就在累积。等问题集中爆发时(比如出水超标、系统瘫痪),处理起来的难度和成本,远比一开始控制负荷要高得多。
今天咱们就把这件事说透:先搞懂 “什么是低负荷运行”,再拆解它的核心危害,最后聊聊怎么避免踩坑。
二、先搞懂:什么是 “活性污泥低负荷运行”?
简单说,就是曝气池里的活性污泥 “吃不饱”—— 给微生物的 “口粮”(污水中的 BOD、COD 等有机物)太少,打破了 “微生物代谢平衡”。具体可参考下表:

三、核心危害:5 大麻烦事,一个比一个棘手
低负荷运行的危害不是 “突然爆发”,而是 “慢慢渗透”,但每一个都可能让系统 “瘫痪”,咱们逐个拆解:
• 具体表现:
a. 微生物长期 “吃不饱”,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会退化 —— 平时污水污染少还能勉强达标,一旦水质波动(比如突然来高浓度污水),立马 “扛不住”,COD、BOD 瞬间超标;
b. 体质弱的微生物会 “自溶”(被同类分解或自己破裂),曝气池里的污泥量慢慢减少,剩下的全是 “老弱病残”,就算后续想提负荷,也得重新培养新污泥,费钱又费时间。
这是污水处理厂的 “老大难”,而低负荷就是重要诱因:
• 背后原因:
低负荷时,微生物 “没事干”,会疯狂繁殖能适应低营养的 “丝状菌”—— 这东西像 “蜘蛛网”,会缠绕正常的污泥絮体;
• 直接后果:
正常污泥絮体 “紧密重实”,能快速沉淀;被丝状菌缠绕后,污泥会变松散、变轻,像 “棉花” 一样飘在沉淀池里,出现 “污泥上浮”,出水带着大量污泥(SS 超标好几倍),还会堵塞后续管道和设备;
• 真实案例:
某污水厂因长期低负荷没调整,沉淀池全是 “浮泥”,环保检查亮红灯,最后停产半个月,重新投加新污泥、培养活性,光整改就损失几十万。
别以为低负荷 “省钱”,隐性成本高到吓人:

低负荷的污泥 “体质差”,脱水性能特别糟糕:
• 具体问题:
长期 “饥饿” 的污泥絮体松散,含大量胶体和结合水 —— 正常污泥脱水后含水率≤80%(能成型),低负荷污泥含水率常超 85%,甚至 90%,像 “烂泥巴” 一样滴水;
• 连锁麻烦:
a. 泥饼装袋漏液、运输污染道路;2. 含水率高→体积大,外运需更多车辆,处置成本翻倍;3. 堵塞脱水机滤布 / 滤带,频繁清洗更换,还滋生细菌、产生恶臭,影响车间环境。
低负荷的系统像 “营养不良的战士”,抗冲击能力极差:
• 常见场景:
1. 雨季进水稀释→负荷更低,微生物活性雪上加霜;2. 工业废水突发有毒物质→微生物种类单一、活性低,容易中毒死亡,系统瞬间 “瘫痪”;
• 额外风险:
长期 “稳” 会让工作人员放松警惕,监测不及时,等发现问题时已错过最佳调整时机,损失进一步扩大。

扫二维码 微信关注
详细咨询
联系绿丰环保
12年专注食品工业水治理一站式服务
在这里统统帮您解决!
地址:河南省新乡市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T12
15343739724